秦本纪(37)
昭襄王元年,严君疾为相。甘茂出之魏。二年,彗星见(xiàn)。庶长壮与大臣、诸侯、公子为逆,皆诛,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悼武王后出归魏。三年,王冠。与楚王会黄棘(jí),与楚上庸。四年,取蒲阪。彗星见。五年,魏王来朝应亭,复与魏蒲阪。六年,蜀侯煇(huī)反,司马错定蜀。庶长奂(huàn)伐楚,斩首二万。泾阳君质於齐。日食,昼晦。七年,拔新城。醿(mí)里子卒。八年,使将军羋戎攻楚,取新市。齐使章子,魏使公孙喜,韩使暴鸢(yuān)共攻楚方城,取唐眛(mèi)。赵破中山,其君亡,竟死齐。魏公子劲、韩公子长为诸侯。九年,孟尝君薛文来相秦。奂攻楚,取八城,杀其将景快。十年,楚怀王入朝秦,秦留之。薛文以金受免。楼缓为丞相。十一年,齐、韩、魏、赵、宋、中山五国共攻秦,至盐氏而还。秦与韩、魏河北及封陵以和。彗星见。楚怀王走之赵,赵不受,还之秦,即死,归葬。十二年,楼缓免,穰侯魏厓(yá)为相。予楚粟五万石。
01
【注释】
1、及:连及,牵连。
2、良死:好死,善终。
3、与:给,这里是归还的意思。
4、蜀侯煇(huī,音辉)反:《索隐》注“《华阳国志》曰:‘秦封王子辉为蜀侯祭,蜀侯祭,归胙于王,后母疾之,加毒以进,王大怒,使司马错赐辉剑。’此辉不同也。”
5、醿:另作樗(chū,音出)。待考。
6、为诸侯:指受到魏、韩的分封。《索隐》:“别封之邑,比之诸侯,犹商君、赵长安君然。”
7、以金受免:《正义》以为“金受”是秦丞相之姓名。《会注考证》引方苞、张文虎说,以为“金受”或为“受金”之倒。又引梁玉绳曰:“考《孟尝君传》:秦昭王以为相。人或说昭王曰:“孟尝君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昭王乃止囚孟尝君。’疑金受是说昭王之人。”今姑从梁说。
8、中山:《正义》注:“盖中山此时属赵,故云五国也。”一说:当为衍文。
02
【大意】
昭襄王元年,严君羑里疾任丞相。甘茂出走到魏国。
二年,彗星出现。庶长壮与大臣、诸侯、公子谋篡王位,皆被处死,惠文后也不得好死。悼武王后出走回到魏。
三年,王行冠礼。与楚王会见于黄棘,把上庸之地归还给楚。
四年,攻占蒲阪。彗星出现。
展开全文
五年,魏王到应亭来朝见,把蒲阪归还给魏。
六年,蜀侯煇反叛,司马错平定蜀乱。庶长奂伐楚,斩首二万。泾阳君到齐国为质。日食,白天天黑。
七年,攻占新城。羑里疾死。
八年,派将军芈戎攻打楚,占领新市。齐派章子,魏派公孙喜,韩派暴鸢一起攻打楚国的方城,俘获唐眜。赵攻破中山,其君逃亡,最后死于齐。魏公子劲、韩公子长被封为诸侯。
九年,孟尝君薛文到秦国任丞相。免攻打楚,占领八座城,杀楚将景快。
十年,楚怀王来朝见秦,秦扣留了他。薛文因金受而被免除丞相。楼缓任丞相。
十一年,齐、韩、魏、赵、宋、中山等五国一起攻打秦国,到盐氏而还。秦把河北和封陵送给韩、魏以求和。彗星出现。楚怀王出走到赵国,赵国不接纳,又返回到秦国,不久就死了,归葬于楚。
十二年,楼缓被免除丞相,穰侯魏冉任丞相。送给楚国五万石粮食。
03
【旁引】
孟尝君薛文:妫姓,薛氏,名文,战国时期四公子之一。齐国宗室大臣。其父靖郭君受封于薛(今山东滕州东南官桥张汪一带),即是"薛公"。靖郭君死后,孟尝君继承薛公爵位。
古时有以封邑为氏的习惯,故称薛文。以广招宾客,食客三千闻名。孟尝君死后,葬于薛国东北内隅,与其父亲的墓冢东西排列,为古薛"四门八堌堆"之中两大堌堆。
战国末期,各诸侯国贵族为了维护岌岌可危的统治地位,竭力网罗人才,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而社会上的“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也企图依靠权贵获得锦衣玉食,因此养“士”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后人称为“战国四公子”。
他认为“相门必有相”,为了出人头地,广泛招揽“宾客及亡人有罪者”并“舍业厚遇之”,得食客三千人。湣王派他入秦为相,被扣押,终赖食客“鸡鸣狗盗之徒”的帮助,逃出秦国。归齐后任齐相,后因湣王猜忌出奔,任为魏相,联合秦、赵等国攻破齐国。从此,中立于诸侯国之间。对于孟尝君其人,司马迁以“好客自喜”论之,是颇具慧眼的,在指出他好客“为齐扞楚魏”(《太史公自序》)这一客观作用的同时,强调他“自喜”的动机,明唐顺之说:“赞其好客,美刺并显,太史公断之曰‘自喜’,盖斥其非公好云。”(《精选批点史记》)清李晚芳说得更为直截了当,孟尝君好客“但营私耳”(《读史管见》),可谓一语破的。传文还记述了寄食于孟尝门下品类错杂的各色人物,这对于我们认识当时食客这个社会层面的复杂性及其本质是很有意义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