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许多人都看过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里面姑苏慕容氏有一门武功 ,叫做参合指,这门武功的来源实际上是十六国时期的参合陂之战,因为此战后燕大军全军覆没,成为了慕容氏心中永远的痛,因而金庸先生把这场独有特殊意义的战役命名为了一门武功 。

自前秦苻坚在淝水之战中败给东晋之后,整个北方重新陷入分裂的局面,而最强的国家,就是慕容垂所建立的后燕,这个历尽艰辛才登上皇位的鲜卑贵族,在继位之后大展宏图,经过十年的不懈奋斗,终于恢复了当年自己的故国前燕全盛时的领土。

而这个时候,一个新崛起的国家威胁到了后燕的安全,这个国家的建立者也是鲜卑人,国主名为拓跋珪,也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北魏道武帝。

慕容垂年事已高,登基的时候已经六十多岁了,他看得出拓跋珪是个非常可怕的对手,如果不尽快灭掉北魏,后燕有一天就会亡在这个人手里,事实证明 ,慕容垂的预测是极为准确的,日后的后燕,果然亡在拓跋珪之手。

慕容垂决定对拓跋珪下手了,公元395年5月,慕容垂任命太子慕容宝为主帅,督率辽西王慕容农,赵王慕容麟等人统兵八万作为西征主力,此外还有范阳王慕容德,陈留王慕容绍所率的一万八千人做完后续部队,堪称豪华阵容。

面对来势汹汹的后燕军,拓跋珪毫不犹豫选择逃跑,这支军团,自己是不可能正面硬刚的,后燕军长驱直入,北魏的国境内此刻一个人也没有,一直走到了五原一带,才算看到了一些人。

从这些人的口中,燕军主帅慕容宝得知了拓跋珪的所在地,原来他现在离自己很近,就在黄河对岸。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慕容宝当即下令扎营,同时打造船只准备渡河。

拓跋珪也知道自己已经躲无可躲,身后就是后秦的地盘,于是把心一横,和后燕军隔河对峙。

他一面派司马许谦向后秦求救,一面在各渡口修筑高台,以监控敌军的行动,同时又在黄河南岸近千里的范围内遍插锦旗,以虚张声势,迷惑慕容宝。

同时,他还派拓跋仪等人切断了五原的后燕军和国内的联系,来往于五原和后燕都城中山之间的使节,居然全被北魏军擒获,一个漏网之鱼都没有。

展开全文

后燕军的战事进展的十分不顺,可能是慕容宝被拓跋珪虚张声势的行为唬住了,磨磨蹭蹭了几十天一点动作都没有。

到了九月,燕军才开始试探性的渡河。没想到刚刚渡河,就被一阵大风吹到了对岸,燕军士兵被北魏军全部俘虏。

拓跋珪把他们全部放了回去,但是放回去之前煞有介事的说:你们的老皇帝已经去世了你们不知道吗?

这些人回去之后,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立刻在后燕军中传播开来,慕容垂当时已经七十高龄,而且在后燕军出发的时候,据说身体已经不太好了,加上此时后燕军与国内的消息渠道被截断,对此根本无法分辨消息的真假。

于是后燕将士开始人心惶惶。

之后拓跋珪又让俘虏来的后燕使者对着慕容宝喊话,说是老皇帝已经死了,后燕军越来越不安,慕容宝的一个谋士靳安建议慕容宝撤退,可是慕容宝却是犹犹豫豫,下不了决心。

时间一天天过去,情况不断的在恶化。

20多天后,后燕军中发生了一次兵变,赵王慕容麟的部下慕舆嵩认为慕容垂肯定死了,密谋作乱,打算拥立慕容麟,杀了慕容宝,但因为考虑不周,结果反而被杀。

慕容宝到了十月终于下定了决心,撤退!

他烧毁了所有船只,连夜撤退。

但当时他并没有在撤退之时布置斥候以防备北魏军的进攻,因为当时黄河的冰很薄,他认定北魏军过不了河。

但是没想到八天之后,寒潮骤至,温度骤降。仅仅一夜的时间,黄河就被冻得严严实实,拓跋珪大喜过望,立即率部过了黄河,随后挑选了两万精锐起兵昼夜兼行,前去追击后燕军。

而此时的后燕军却对此毫不知情,依然战缓缓撤退。然后,他们到了一个叫参合陂的地方,这里即将成为慕容氏的伤心之地。

后燕军走到参合陂 的时候,突然天色大变,狂风大起,一时间,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在这种极端恶劣的天气之下,后燕军显然是不能再行军了,慕容宝便下令扎营,准备休息一晚上再走。

他勉强派慕容麟率三万兵马殿后,可是慕容麟根本不把任务放在心上,带着人四处游荡四处打猎去了,而就在当天晚上,拓跋珪也赶到了参合陂,北魏军人衔枚,马裹蹄,进入了攻击阵地。

第二天清晨,后燕军将士一醒过来,发现漫山遍野都是北魏骑兵,北魏军对后燕军发动了进攻,顿时,后燕连抵抗都来不及便全面崩溃,而另一支北魏军队在大将拓跋遵的率领下包围了他们,后燕军大部分只好投降。

此战,数万人阵亡,接近五万人被俘,慕容宝等几个主要将领倒是逃了出去,而拓跋珪心狠手辣,把五万名俘虏全部坑杀!

后燕的主力部队在此战之中损失殆尽,因而参合陂之战成了慕容家族永远不能忘记的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